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05篇
  免费   5977篇
  国内免费   3640篇
耳鼻咽喉   533篇
儿科学   942篇
妇产科学   347篇
基础医学   4281篇
口腔科学   942篇
临床医学   6584篇
内科学   5082篇
皮肤病学   631篇
神经病学   1651篇
特种医学   20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315篇
综合类   14830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011篇
眼科学   695篇
药学   6569篇
  73篇
中国医学   5183篇
肿瘤学   3146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694篇
  2022年   1708篇
  2021年   2385篇
  2020年   2071篇
  2019年   1338篇
  2018年   1341篇
  2017年   1677篇
  2016年   1264篇
  2015年   2309篇
  2014年   3000篇
  2013年   3448篇
  2012年   4877篇
  2011年   5164篇
  2010年   4457篇
  2009年   3818篇
  2008年   4091篇
  2007年   3961篇
  2006年   3471篇
  2005年   2923篇
  2004年   2157篇
  2003年   2033篇
  2002年   1838篇
  2001年   1553篇
  2000年   1039篇
  1999年   637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背景 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世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然而DKD起病隐匿,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后进展迅速,当肾功能明显受损后,常规治疗难以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探究能够延缓晚期DKD疾病进展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王耀献教授针对DKD晚期浊毒与癥瘕为主的病机特点,提出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目的 以"伏热"理论和"肾络癥瘕"理论为基础,探讨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基于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2016—2020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就诊并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DK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泄浊消癥法作为暴露因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泄浊消癥法治疗。观察周期为24周,分别于0、4、12、24周时检测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TP)、总胆固醇(TC),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中医症状积分;于0、12、24周时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试验期间记录不良事件,评价安全性。 结果 本研究共5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23例。时间对两组受试者eGFR、Scr、BUN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与时间对两组受试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内比较发现,相较于0周,对照组在24周时Scr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升高,在12周和24周时BUN水平升高(P<0.05);相较于0周,试验组在4周时eGFR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24周时试验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Scr、BUN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4%(5/23),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3/36),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14)。 结论 在晚期DKD治疗中,泄浊消癥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在延缓eGFR降低,减缓Scr、BUN水平升高,保护肾脏功能,降低热证积分,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人格、自我呈现策略和情绪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伯克利情绪表达问卷,对随机抽取的3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⑴外倾型人格总分与真实自我呈现策略总分呈正相关(r=0.170,P=0.001),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正相关(r=0.166,P=0.001),与情绪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184,P=0.001),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正相关(r=0.239,P=0.001)。⑵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外倾型人格与正性情绪表达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371名大学生的外倾型人格、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与正性情绪表达关系密切,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外倾型人格与正性情绪表达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的现状,提出促进青年学生主动检测意愿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促进大学生HIV主动检测意愿调查问卷,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某高校778名在校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778名大学生中,91.6%的学生有艾滋主动检测意愿,在不同年级(χ2=11.416,P=0.010)、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风险情况(χ2=18.615,P<0.001)等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级为大二或大三、认为自己艾滋病感染风险为非常低或比较低或一般(P均<0.05)的青年学生更愿意进行艾滋病主动检测。结论 该高校大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较高。应该结合该高校学生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大学生HIV主动检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可拆卸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操作模型的真实性,并初步探讨了模型的教学性。方法利用患者CT建模、精细优化及3D打印技术构建可拆卸垂体腺瘤切除模型。评估者为19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本院及进修医师,其中年资<10分入"低年资组";年资≥10分入"高年资组"。每位医师分别对3D打印垂体腺瘤切除模型进行操作,并于操作前后分别填写调查问卷、评估量表。结果高年资组的探查经验均高于低年资组。真实度项目的得分均在4附近,各评分项间无明显差异;"切除垂体腺瘤"步骤的真实性评分相对较低;高年资组评分普遍低于低年资组。操作前低年资组信心评分显著低于高年资组,操作后两组评分趋于一致;低年资组的垂体腺瘤切除信心评分变化显著高于高年资组(P<0.05)。结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用于教学试验进一步评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儿童心理行为状况,为改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本院医务人员子女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手机端发放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电子版进行调查,收集儿童心理行为健康相关信息。结果 本研究纳入观察病例共562份,年龄均值(8.06±3.251)岁。其中,男275名(48.9%),女287名(51.1%);学龄期儿童311名(55.3%),学龄前期儿童251名(44.7%)。SDQ困难总分评定异常者12.9%,边缘状态者18.1%,正常者69%。情绪问题 、品行问题 、同伴关系问题 、多动问题 、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6%、9.8%、19.2%、18.1%、12.9%、7.8%。不同性别儿童SDQ困难总分、情绪症状、亲社会行为、品行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多动问题、同伴关系问题评分分别为(3.87±1.471)分、(4.53±1.542)分,分别高于女生的(3.65±1.415)分、(4.31±1.5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6、7.65,P<0.05)。学龄前期儿童与学龄期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儿童同伴关系问题、多动问题、困难总分评分分别为(4.53±1.507)分、(3.85±1.298)分、(12.15±3.613)分,分别高于学龄前期儿童的(4.26±1.652)分、(3.54±1.402)分、(11.45±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6.57、14.32,P<0.05)。结论 调查发现,本院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进一步核实诊断,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及年龄分类,及早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并由心理医生对这一群体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直径与其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瘤壁强化(AWE)的关系。方法 对前瞻性纳入的85例UI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HRMR-VWI)及四维血流MRI (4D flow MRI),观察其100枚UIA的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AWE,计算UIA纵横比(AR)、大小比(SR)、顶颈比(DNR)、高宽比(HWR)、强化率(ER)及壁面切应力(WSS);比较直径<7 mm (n=78)及≥ 7 mm (n=22) UIA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直径<7 mm与≥ 7 mm UIA患者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史、动脉瘤相关症状、SR、DNR、形态、AWE、ER及W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SAH史、UIA的SR、形态及ER为其直径≥ 7 mm的独立危险因素。WSS与UIA直径、SR及ER均呈负相关(r=-0.70、-0.67、-0.63,P均<0.001)。观察者间判断AWE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7),测量ER及WSS的一致性均好(ICC=0.946、0.871,P均<0.001)。结论 既往SAH史,UIA的SR、形态及ER均为其直径≥ 7 m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Chevron-Akin(minimally invasive Chevron-Akin,MICA)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采用MICA截骨术治疗26例(29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其中男1例,女25例;年龄19~78(38.3±19.5)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1跖骨短缩。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26例(29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19.6±5.1)个月。HVA、IMA分别由术前的(32.3±6.6)°、(11.7±3.2)°矫正为术后的(13.0±5.3)°、(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跖骨短缩(2.7±1.1) mm。AOFAS评分由术前的(55.7±7.4)分提高到术后的(88.5±7.9)分(P<0.01),其中优15足,良11足,可3足。VAS由术前的(6.5±1.5)分改善为术后的(0.7±0.4)分(P<0.01)。结论:MICA截骨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率低,并且能有效改善拇外翻畸形,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安全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